您好,欢迎光临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网站!

地勘文化
文学作品
挖掘心底深处的美——记我们身边平凡的“物化测”兄弟
来源:六0四队作者:孔丽巍/文 发布于:2019-01-16点击量:   
  偶尔翻看到队庆五十周年的视频材料,当中的黑白老照片,令我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的异常艰苦。一批新中国的地质队员为了国家的黄金事业,勇敢地开赴到这块孕育着无限神奇的采金地——夹皮沟,从此在长白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留下了我们地质人跋山涉水的身影。那时的风餐露宿、埋头苦干……,只想为“找大矿”出一份绵薄之力。正是这样的磨练,铸就了老一辈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的花蕾终将激情绽放,换来了闻名行业的美誉——“功勋地质队”。
  前不久,央视播出的《榜样3》专题节目至今难忘,当中的故事感人至深,不禁令我想到了身边的榜样——“物化测”兄弟。
  “榜样”,堪称国家栋梁,他们用爱岗敬业、争创业绩……传承着时代精神;而与其相比,我们的“物化测”兄弟虽没有些许壮举,但他们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地质精神。他们既是事业的中坚,更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令人时常为之感染、为之折服、为之心动。
  ——之所以感染,源自于物探人的“实干担当”
  作为地质找矿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物探工作长期要与时间赛跑,而“做好地质工作的眼睛”——正是物探人对自身的严苛要求。从酷暑到寒冬、从河流到峭壁,即使再急、再难,物探兄弟们仍然坚持迎难而上,从未退缩。特别是在寻找失联无人机过程
艰苦的物探工作 苏俊启/摄
  中,项目组长徐彬春表现出的勇于承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份情感着实厚重,更代表着物探人的实干担当。还记得同事曾撰写过一篇题为“踏遍青山情难了”的稿件,当中描写的正是物探项目组三位年轻人的真实故事。他们不仅立足岗位、热情工作,更以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扎实专业的功底,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更受到了省物探专家的表扬。
  ——之所以折服,源自于化探人的“甘于奉献”
敬业的化探工作  徐敏健/摄
  “我们是化探小分队,我们就这样!”,这曾是化探项目组长李振兴的自信表达。近些年,他曾多次参与国内到国外、省内到省外的化探会战工作,并带领化探兄弟们在单位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这无疑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2016至2018年间,矿集区项目的化探专项验收连续三年被评定为“优秀”等级,化探专项工作更是在全国矿集区中期汇报会上得到了高度评价,这正是对化探人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回报。
  “吃苦不言苦、奉献不邀功”,说的也正是这群勇敢无畏、甘于奉献的化探兄弟。
  ——之所以心动,源自于测量人的“默默无闻”
精细的测量工作 邓亚宁/摄
  “精度是生命”,这是测量人的座右铭。时隔10年,如今的测量组早已不见了当初2008年成立时的老面孔,清一色的年轻力量,说是“精兵强将”更不为过。多年来的野外奋战,测量人始终严格要求、精准测绘,圆满地完成了一项项测量任务,更令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从容淡定。每当被问起:“测量工作累不累?”,他们总会坚毅地回答:“累、但着实享受这累的快乐”,这就是测量人朴实无华的心动之声。而此时正值寒冬,他们正在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项目的野外工作,为推进单位的转型发展开始了新的征程。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在国家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节拍;在前辈艰苦奋斗的身影里,我们真实地触碰到了地勘事业前进的脉搏。作为新一代地质人,我们在深感任重而道远的同时,不仅要扛起矿业低迷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更有责任拾起老一辈的“接力棒”同心协力,让嘹亮的勘探队员之歌更加富有新时代色彩。
  人生,因坚持而感动;事业,因坚守而珍贵。“三光荣”的精神仍在每时每刻传递,地质人的誓言正在一步一步践行;这精神是温暖,这誓言是力量;这坚持是我们身边平凡的美,这坚守更是我们心底深处的美!

分享到: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主营业务 |经济管理 |党群工作 |人力资源 |安全生产 |政策法规 |地勘文化
Copyright © 2015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吉ICP备10006018号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81号 联系电话:0431-85677654 邮箱:jlysdkj@hotmail.com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307号
网页视频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