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网站!

地勘文化
工作研究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推荐论文
来源:六〇八队作者:王莹 发布于:2018-06-25点击量:   

  内容摘要:强化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是新形势下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如何推进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具体论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着重对吉林省优势文化资源进行了挖掘梳理,对目前吉林文化建设整体情况进行了客观剖析,重点对吉林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有效促进吉林文化传播发展进行了阐述研究。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国民之魂,文以化之。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一个国家的标识,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核心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系列表述,集中反映了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通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建设,吉林省社会经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事业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当前吉林正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期,面临新形势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是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三)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之义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只有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改革开放40年文化领域发展变迁及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园地展现出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一)文学艺术日益繁荣,文艺创新成绩斐然
  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学艺术创作观念的可喜变化,创作活跃、成绩斐然。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中国艺术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大文化活动的举办,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展示舞台。小说《平凡的世界》、电影《开国大典》、话剧《于无声处》等各类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二)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人民文化权益充分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重视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文化消费自主选择,初步形成了囊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社区和乡村文化室在内的全方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三、吉林省文化事业优势资源和发展现状
  (一)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吉林黑土地具有鲜明特色的关东文化特点。
  1、文学资源。吉林的早期文学资源包括渤海文学、辽代文学、金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现存的渤海文学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两种艺术形式,集中表现了契丹族的生产生活情景;金代文学主要表现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游猎文化;清代文学表现了乌拉地区满族人民的渔猎、田园生活,著名的《松花江放船歌》就是康熙皇帝巡视吉林时所赋。改革开放后,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当代文学获得空前发展,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等各类文学创作以及文学评论等均硕果累累,既有浓郁的关东风情,又蕴涵着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特别是过去长白山区的挖参、放排、狩猎、淘金等活动演绎着层出不穷的民间故事。吉林当代蒙古族文学、朝鲜族文学和满族文学创作均走在全国前列。
  2、戏曲资源。地方剧种有“二人转”、吉剧、新城戏和黄龙戏。“二人转”仅传统剧目就有近300种,集歌舞、说唱、戏剧性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在吉林省有近200年的历史,深受群众喜爱;吉剧是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戏曲剧种表演形式,于1959年创建的新剧种,代表剧目有《桃李梅》、《包公赔情》等;扶余新城戏以满族八角鼓音乐为基调,新城戏《铁血女真》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大奖;农安黄龙戏以东北皮影为基调,黄龙戏《魂系黄龙府》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新剧目奖。
  3、曲艺、音乐、美术和歌舞资源。吉林曲艺有汉族的东北大鼓,蒙古族的好来宝、乌力格尔和朝鲜族的盘索里、鼓打铃等。吉林音乐具有地域性和多民族性的特点,包括传统汉族秧歌音乐、鼓吹乐及朝鲜族、蒙古族、满族音乐等。吉林美术画种较为齐全,东丰县是闻名全国的农民画乡,在首届中国农民画展中,东丰县的《幸福晚年》获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此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石砚、民间剪纸画等。集安市的“好太王碑”为高句丽第19代王碑刻,除了具有重要的政治、历史价值外,也是书法碑刻艺术珍品。吉林歌舞种类丰富,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均以能歌善舞著称,吉林又是东北大秧歌的故乡,独具风格。
  4、电影资源。长春电影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为全国电影厂和影视机构输送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培育出了很多的电影艺术家。主要影片有《白毛女》、《董存瑞》、《英雄儿女》、《上甘岭》、《党的女儿》、《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以及《人到中年》、《开国大典》等。
  5、群众文化活动资源。从城市到农村,从初春到严冬,各类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田间庭院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涌现出一批特色文化基地、民间艺术家和艺术精品。1992年开始举办的长春电影节、以及吉林雾淞冰雪节、延边朝鲜族民俗节、四平英雄城音乐会、辽源农民艺术节、白城市草原之夏音乐会等成为联结经济文化的纽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二)政府层面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一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吉林省文化事业始终保持健康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目标要求,景俊海省长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8年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强省建设,认真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吉剧振兴工程”,支持长影集团等省属重点国有文化企业做优做大,启动建设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举办“书香吉林•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推进吉林文艺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健康生活•悦动吉林”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展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强化我省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为吉林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文化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吉林省文化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了吉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
  1、文艺创作演出方面。外交部吉林全球推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东北亚博览会等相关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仅2017年就实现“送演出下基层”3000场、惠民演出400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100场。以吉剧振兴工程为引领,创作演出了大型现实题材吉剧《宝贝回家》、交响乐《长白音画》和以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吉林歌舞连续20年参加央视春晚演出;吉林戏曲剧目入选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一批优秀剧目入选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等活动。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立项56个,立项排名列全国第三位。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围绕“健康生活•悦动吉林”活动,组织开展“百首‘中国梦’主题歌曲千家传送万人同唱”、书法美术摄影大赛、长白之声合唱节、广场系列活动、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扶贫公益大讲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在全省贫困县建设文化广场1670个,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实施考古吉林工程,长白山神庙遗址考古发掘和高句丽考古调查取得重大成果,磨盘村山城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全省博物馆开展流动展览进社区、部队、校园170余次,青少年教育活动280余次。成功举办第19届东北亚地区美术作品展、“笔歌墨舞”——喜迎党的十九大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赤子丹心”——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展等13个展览活动,社会各界反响热烈。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2017年6月1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圆满完成“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外交部吉林全球推介相关非遗项目展示工作。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族特色产品博览会、吉林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项目展演展示等展览展示活动。评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8个。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功举办3期非遗传承人培训班。
  5、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长春市、吉林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并成功举办文化消费惠民季等活动。省博物院、省图书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被文化部确定为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取得初步成果。省内文化企业5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积极组织省内文化企业参加北京文博会、东北文博会等大型展会,吉林展团分别荣获“优秀组织奖”和“最佳展览展示奖”。
  6、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我省办理的“东本愿寺文物案”被评为全国文物案件十大指导性案例;“长春市天藏阁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案”被评为2015-2017年度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优秀案卷。鼓励娱乐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全省歌厅开展了“百首中国梦主题歌曲•千家传颂•万人同唱”活动。扶持电子游戏游艺园区发展,成立吉林省电子游戏游艺协会,成功举办吉林省暨长春市2017电子竞技大赛。组织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市场对口交流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7、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走出去”成果丰硕,完成11个文化艺术团组赴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工作任务。赴日本参加第19届东北亚地区美术作品展,赴韩国参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赴俄罗斯参加中国春节主题文化活动、“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活动。成功举办“台湾青少年传统艺术培训计划-延边大学舞蹈研习营”。“引进来”丰富多彩,英国的《阿卡贝拉的魅力诱惑》、加拿大的《你是演奏家》、《北欧之声》小提琴与钢琴音乐会等国内外优秀舞台剧目相继上演,让吉林人民享受到了精美的文化大餐。
  四、吉林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吉林文化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果斐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全面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我省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
  当前文化建设中,讴歌新时代,反映现实主题的文艺精品还不够多,文艺创作生产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政策引导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还不够宽,有效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发展文化建设中加以解决。
  五、吉林文化事业发展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问题
  吉林文化事业发展应当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任务,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导讲品位、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六、探索推进发展吉林文化事业的新措施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整体文化事业发展的方案制定、管理机制完善、文化技艺传承人培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和加强文化交流以及资金和物质支持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全面发展建设。吉林在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上述系统性建设的同时,可以探索尝试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特点的文化传播新举措,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拓展吉林文化事业的魅力和影响力。
  (一)将网络直播与传统文化结合,创新文化传播途径
  发展文化既要薪火相承,更要与时俱进。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作为吉林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传统文化与深受网络熏陶的年轻一代之间缺乏交集,网络直播这种深受年轻人接受和喜爱的文化传播形式,恰恰可以搭建起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沟通交流的桥梁,充当优秀传统文化的扩音器。传统文化与科技网络普及发展的现代社会相适应,充分调动起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兴趣。
  2017年9月,京剧梅派传人胡文阁等4名传统戏曲传承人通过网络平台举办了一场直播活动,将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平台与传统国粹艺术相结合,新颖的文化传播形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使古老的京剧文化迸发出新的火花。《贵妃醉酒》、《牡丹亭》等4部经典戏曲片段在短短90分钟里吸引了62.7万观众观看。为了提高互动,他们还为网友普及了戏曲妆容、服饰等基础知识,无数网友通过弹幕打出“高大上的艺术,很享受”、“原来国粹可以这么美”。
  发展吉林地方文化也可以充分借鉴这种新颖的传播模式,将“吉剧”、“二人转”和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展示,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传播途径,赢得更多年轻人和普通大众的接受和喜爱。
  (二)将红色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宣传推广红色旅游
  吉林省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挖掘和保护力度还不够,知名度和影响力尚浅。前往革命遗迹纪念点参观,多集中于纪念日期间党政机关和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行为,广大群众自发前往参观较少。究其原因,多数红色资源基地教育方式单调、形式呆板,简单说教和图片、物品展示,无法让参观者得到触及心灵的红色教育体验,无法真正从思想深处感受到厚重红色文化带来的震撼。
  发展吉林文化,可以着眼于提升和壮大吉林省的红色旅游产业,深入挖掘历史,加大对红色文化硬件设施投入,复原历史遗址和遗迹,整合红色资源,将单独孤立的点,连接成有机的链,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学习和借鉴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贵州遵义等全国典型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模式,设计出能够满足各级党员干部、各界人士红色培训或红色旅游系列体验线路,在实践中追寻红色记忆,推动吉林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创新民间文化人才培养,夯实特色文化发展根基
  发展吉林文化,要特别注意挖掘和培养地域特色文化传承人,保持吉林特色文化的持久发展。对全省各地民间特色文化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民间文化人才库。制定切实可行的民间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将传统师承授课与现代教育模式相结合,通过政府资助,鼓励和扶持民间文化人才成立技艺传播培训机构,规模化地进行文化技艺传授,确保特色文化不失传,永远焕发活力。

注释: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18.
[2] 张秀清. 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3]邴正. 年轻的吉林因厚重的历史而雄风再起——纪念吉林省建省100周年[D].社会科学战线, 2007. 
[4]刘辉. 坚定文化自信 助推文化强省[J].《新长征》, 2018(2).
[5]徐欧露. 文化强国: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J].《瞭望》, 2018.(10).
[6]张漫子 樊攀. 国粹进直播,圈粉90后[J]. 半月谈, 2018(2).
[7]刘翰辉. 做到“三个坚持”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N]. 人民日报理论版,2018.2.7.
[8]吴月刚 乔智敏. “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完善[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2.
[9]冯俊.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学习体会[J].《中共党史研究》,2017.
 

分享到: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主营业务 |经济管理 |党群工作 |人力资源 |安全生产 |政策法规 |地勘文化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吉ICP备10006018号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81号 联系电话:0431-85677654 邮箱:jlysdkj@hotmail.com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307号
网页视频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