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网站!

地勘文化
文学作品
既然选择 就要恒久
——六〇六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演讲活动
来源:六〇六队作者:卢恒 发布于:2016-07-07点击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在这95周年里,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艰难险阻,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探索与努力,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今年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地质调查事业人才济济,枝繁叶茂。100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在地质宗师章鸿钊、丁文江和翁文灏的悉心严格培养下,从地质研究所完成学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由此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纪元。由地质研究所培养的首批也是唯一一批地质学生,成长为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这些地质前辈们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毅力,用科学的精神,于十年间使地质学成功移入中国并实现本土化,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国的地质工作在为数不多的地质学家中艰难地开展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历了8年抗战和4年的解放战争,使国家经济几近停滞,急需经济建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大量地质工作者投入到地质找矿中来,所以相继成立了地质部、各类地质勘探队和各大地质院校,专门培养地矿人才。这样,新中国的地质找矿工作陆续展开了,那个年代的野外地质找矿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非常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的为祖国的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最近读了《温家宝地质笔记》感触颇深,体会到了作者的专心、细心和执着。
  书中细致地描绘了祁连山等地的自然风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地回忆了野外地质工作和生活情况,真实还原了作者在艰苦条件下不避艰险、不怕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专注地质找矿的情怀和心路历程。通读全书,印象最为深刻、最打动我的是那些手迹影印件和回忆文章。它们不仅展示了作者从事地质工作18年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传统高效的工作方法,还体现了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与执着。我认为,这也是我们青年人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汲取营养的关键,并将作者作为榜样,体现在工作和学习中,脚踏实地、不懈努力。
  地质工作让人痛并快乐着。生活的艰难,会让人有两种心态,妥协和勇敢面对。温家宝显然是后者。工作环境的艰苦没有摧毁他的心,反而让他陶醉其中,他整个身心都融入了自然。他说:“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山越高,意志愈坚;岭越远,胸怀愈宽。一个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我想,前辈们做到了,我们也一定要做到。作为一个技术工作者,任何情况都不应该成为工作懈怠的理由。选择了地质,就应该选择坚强。不同的年代,相同的工作,同样的意义。我相信,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情怀和精神也将伴着我们新一代地质人一路走下去。学习《温家宝地质笔记》,我找到了地质工作的榜样。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这首《勘探队员之歌》也是我的校歌,激励着无数新老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畏艰险,四海为家,奋战在祖国的戈壁沙漠、山野乡村,为国家的地勘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热血。
  作为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我们对共和国的地质前辈们既心存敬仰,以他们为榜样,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要在他们铺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虽然现在地勘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设备已经大大改善,但是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扬敢于吃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我们这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焕发新的朝气,展现新的活力,创造新的业绩!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虽然苦了累了,但我们所吃到的每一点苦、受到的每一点累,都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各位长辈,党员们,请你们相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
  就像诗人艾青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享到: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主营业务 |经济管理 |党群工作 |人力资源 |安全生产 |政策法规 |地勘文化
Copyright © 2015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吉ICP备10006018号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81号 联系电话:0431-85677654 邮箱:jlysdkj@hotmail.com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307号
网页视频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