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网站!

地勘文化
文学作品
火热的青春 炽热的情怀
来源:604队作者:孔丽巍 发布于:2015-07-09点击量:   

  认识内蒙古鄂伦春旗克一河镇,是源于我们的地质队员,因为此时此刻他们正奋战在那里。熟悉克一河镇是因为有机会跟随队领导一同去慰问那里的一线队员。不留心的话,克一河镇从地图上很难找到,但因为我们的地质队员在那里,队领导和大家格外地关注他们。

  6月16日,在队党委书记赵国军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驱车1200多公里,来到了克一河。虽然我们各自都带着工作任务而来,但大家最想做的还是在端午节前慰问他们,与他们共渡节日。
  然而,当我真正置身在项目组驻地的时候,才深深懂得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走近他们,我无数次眼眶湿润。
驻地是“世外桃源”
  克一河项目组是由化探项目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负责人万文周、地质科副科长张宏、地质项目负责人李凤军,三位老同志负责带队、老中青27人组成。驻地是一间很大的仓库,穿了一身“西瓜红”颜色的外套,看着很“温馨”,驻地前面30多米处有一条河,这就是之前报道中曾提到过的洗衣服、洗样袋的地方,河水不太清亮,一个月前还是冰冻睡眠中,刚刚融化,却还透着刺骨的凉意,再往前200多米处有一个休息的凉亭,名叫“平安阁”,附近绿油油的的草地,一排排高高的大树下,还有几件由福利彩票金提供的健身器材,环境还算美。
  走进仓库内,感觉与外面的环境格格不入,温度比室外还低,不仅让人打起寒颤。已经是六月天了,可是当地的气温却如冬天般阴冷。仓库里临时分割成两块区域,一侧是休息、工作、吃饭区,一侧是厨房区。临时搭成的20多个通铺分布在休息区两侧,白天被褥卷起成为记录、编辑、画图、“撕红布条”的地方,晚上被褥一铺便是休息的地方,休息区内没有窗帘,凌晨两点天已大亮,晚上九点多才黑天,因为驻地人多,晚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刚刚睡着,天就已经亮了,他们每天睡眠时间很短,不是睡不着,而是没法睡。我试探着摸了一下他们的被褥,有些潮乎乎的。两侧通铺中间放着三张旧桌子,这不仅是大家摆放日用品的地方,也是吃饭的桌子,没有那么多凳子,大家每顿饭都是站着吃。 
  厨房的门口拉着一根晾衣绳,搭着好几件衣裤,他们说,当地气候冷,雨天多,潮气大,衣服洗了几天都不干,所以有些不太脏的,就不洗了,直接晾上,每天都是穿着半干不干的衣裤上山,很多人身上都长了湿疹。厨房里一个新搭的锅灶上正烧着热水,看我们进来,秦乃华给我们兑了一些热水洗手,天气虽冷,可心里暖暖的。锅灶旁边,放着几大桶从镇上送过来的自来水,因为水资源缺乏,送来的水只能用来做饭、洗碗,大家都节约着用水。厨房内饭桌上放着几样刚准备完的午餐,蘸酱菜、头一天炒的山芹菜、炒青椒、豆角炖土豆等等,看到这些,赵书记和魏主席马上安排随行人员到镇上买来了熟食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虽然外面还下着雨、仓库内冷得上下牙打架,但因为我们的到来,格外热闹,用他们的话说,亲人来了,我们高兴,心里也暖和多了。
  环视这个在地质项目负责人李凤军口中的“世外桃源”,我感受着他们每天的生活。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所有现代化的东西几乎与他们无缘,唯一携带的通讯工具——手机,还需要找好角度,走动着才能打出去,而且信号时有时无;住的是大铺,吃的是大锅饭,每天下山湿漉漉的回来,更谈不上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了。每天早出晚归,相伴的只有蚊子、蜱虫,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即使这样的环境,却无人掉队。
帅哥变黑哥
  在克一河项目组驻地,一个个年轻小伙,出来迎接我们时,除了一口白牙,晒的都是黑黝黝的,在队部时,这些年轻小伙那都是阳光帅哥级别的,但到了野外一个个哪里还有帅气的影子,再看他们的着装大圈套小圈,几乎把所带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毛衣、棉衣不离身,在他们身上已经找不到了时尚。
  张艳昌,因为年龄稍大一些,大部分年轻人称呼其为“大哥”,曾经动听浑厚的嗓音到了这也变得沙哑起来,他说:我们年轻人都盼着领导们来,领导来了,我们能休息一天,可是万工今天还是让我们吃完早饭,整装上山,后来因为雨太大了,虽然不用上山,却要顶雨到冰冷的河边洗样袋,休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奢侈,这里经常下雨,我们下雨天也不休息,即使雨很大也要冒雨上山,真是深一脚浅一脚啊!上山本来就够累的,可是一下雨,走山路就更费劲了,穿的靴子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这里的气候就是这样,头顶有一块云就下雨,好多人都受伤了,因为山上有太多的蜱虫,我们都被蜱虫咬过,仍坚持上山,万工五十多岁的人了,也同我们一起上山,张工和李工连续上山,血压噌噌上升,吓得万工不敢让他们上山,但他们也没闲着,山下的活也不少。作为年轻人,队里能给我们这样锻炼的机会,再苦,我们也不怕。朴实的话语,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前辈的尊敬和敬佩。
  听说杨安志因为下山时背样袋,腰脱犯了,趁他涮碗时我和他聊了几句,他说样袋太重了,我们刚开始来时,每人下山都要背好几十公斤样品,也不知怎么,回来腰就不行了,走路都费劲了。我问,那你怎么不申请回去呢。他说,工作没完成,怎么能回去,虽然暂时不能上山了,但我还能干筛样、“撕红布条”、绑样袋等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刮伤、咬伤、摔伤,但仍坚持上山。实在不能上山了,会合理给我们安排一些别的活儿……
  听着杨安志讲述山上的事,心里酸酸的。我看见张工的睡铺上放着血压计和降压药,孙宇佳、刘洋的脚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但仍喷药,坚持不耽误每天工作。
  他们虽然晒黑了、累瘦了,但对地质工作炽热的心没有变,他们年轻、有朝气,将来定会为地质事业撑起一片天,在我们心中他们是最美、最帅的。
沿着青春的足迹,寻找自己的身影
  当天下午,赵书记提议组织大家开展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因外面下雨,我们选在了平安阁里,临时购买了一些红色气球,一条临时拉上的绳子当作界限,分三组进行气球比赛,大家滑稽的动作,引来笑声不断。随后进行的丢手绢游戏,队领导也参与其中,青春般的活力在每个人身上绽放,大家用心感受着活动带来的快乐。万文周的一曲《勘探队员之歌》让大家闻声共鸣;赵书记的《战友之歌》、魏主席的《一棵小白杨》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家在活动中,感悟青春、感受快乐,在歌声中,传递友情、憧憬未来。欢声笑语弥漫着平安阁,让大家暂时忘记了疲惫、忘记了烦恼……
耀眼的颜色,无悔的青春
  刚到驻地,万工就告诉我们,山上的蜱虫多,每次下山衣服上都会带回来一些,让人听了,身上麻麻的,好像随时有蜱虫攻击一样,他接着说,每一次我都会监督大家,在外面就把外套脱掉检查后,才能进入驻地,但外套仍不能带进住所。领导们一再叮嘱他们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们就要返回了,张艳昌喊住我,让我给孙宇佳拍一张双手特写,满手的伤疤,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旧伤哪些是新伤。身边的陶冶幽默的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伤,他这算是“小儿科”。相机按动的同时,我看到张艳昌在自己床边挂上了3个红色的气球,耀眼的颜色,象征着他们无悔的青春。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和炽热的情怀,在基层最前线、诠释着地质队员的“三光荣”精神。

简单的午餐


趁着天好,晒样袋

整理样袋


在活动中绽放青春

向入党积极分子宣传“三严三实”


分享到: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主营业务 |经济管理 |党群工作 |人力资源 |安全生产 |政策法规 |地勘文化
Copyright © 2015 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吉ICP备10006018号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81号 联系电话:0431-85677654 邮箱:jlysdkj@hotmail.com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307号
网页视频X